读经:约翰福音2章13节-3章3节
金句:约翰福音2章23节
“当耶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,有许多人看见他所行的神迹,就信了他的名。”
迦南婚宴之后不久,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。使徒约翰说,“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。”约翰不是说,“逾越节近了”,而是说“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。”使徒约翰这么写,因为约翰福音主要的写作对象是外邦人。
按照摩西的律法,逾越节、五旬节、住棚节。一年三次,犹太人要在耶路撒冷守节。逾越节是在阳历三、四月间,是犹太人收大麦的时候。五旬节是在阳历五、六月间,是犹太人收小麦的时候。
当耶稣基督出来传道的时候,他经历了几个逾越节呢?使徒行传1章21-22节,彼得见证耶稣基督在地上的事奉,他说,“主耶稣在我们中间始终出入的时候,就是从约翰施洗起,直到主离开我们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。”我们说耶稣基督在地上的日子是三十三年半,从他接受约翰的洗礼,承受圣职到五旬节前复活升天,这一段时间并不长,只有三年半的时间。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,耶稣一共经过了四个逾越节。约翰福音2章所记载的是第一个逾越节。一年之后,耶稣基督再上耶路撒冷过第二个逾越节。
第三个逾越节记载在约翰福音6章4节,使徒约翰说,“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。”
第四个逾越节,就是耶稣基督受死的那个逾越节,耶稣和门徒吃了逾越节的晚餐。
当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,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。他远远的看见圣殿山上的圣殿。
眼前的殿是“第三圣殿”。使徒行传7章46-47节,司提反回顾,“大卫在神面前蒙恩,祈求为雅各的神预备居所;却是所罗门为神造成殿宇。”
最早的圣殿是所罗门王所建的,所罗门在位第四年二月开工建造,七年后把殿建成。祭司将耶和华的约柜抬进内殿,就是至圣所,放在两个基路伯的翅膀底下。
那时,耶和华的殿有云充满,甚至祭司不能站立供职,因为耶和华的荣光充满了神的殿。
但以色列人丢弃神所指示的律例诫命,去拜偶像,事奉敬拜别神,神就舍弃不顾这殿。主前586年,神把圣殿交给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拆毁。
以色列人余剩之民在被掳之地悔改,恳求神。到了主前537年,大约是在中国孔子的年代,神就激动波斯王古列的心,使他下诏,不但让以色列百姓从被掳之地归回犹大地,并且要他们重建圣殿。
神已经借先知耶利米口预言被掳七十年,当时候到了,以色列的余剩之民在所罗巴伯领导下,回归故土。不久,就在圣殿原有的根基上筑坛。
以斯拉记3章8节记载,“百姓到了耶路撒冷神殿的地方。第二年二月,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,约萨达的儿子耶书亚和其余的弟兄,就是祭司、利未人,并一切被掳归回耶路撒冷的人,都兴工建造;又派利未人,从二十岁以外的,督理建造耶和华殿的工作。”
几经波折,第二圣殿建成了,规模远不如所罗门所建的殿。并且在不同帝国的统治底下屡遭毁坏。最后希律为了讨好犹太人,在他作王第十八年,也就是大约主前二十年开始兴工修建,拆了所罗巴伯的旧殿,在原址重新扩建。当主耶稣出来传道的时候,在第一个逾越节,他上耶路撒冷,来到圣殿,当时第三圣殿已经建了四十六年,还没有完工。
圣殿的区域由内到外包含内院、妇女院和外邦人院。外邦人院有很大的院子,周围都是廊柱,这些都是敬拜和祷告的地方,是宣读律法的地方。
本是万国万民寻求神,祷告的殿,如今却被占用,成了“商场”。耶稣来到圣殿,“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,并有兑换银钱的人,坐在那里。”
旧约以赛亚书56章6-7节,记载,“还有那些与耶和华联合的外邦人,要事奉他,要爱耶和华的名,要作他的仆人,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,又持守他约的人。我必领他们到我的圣山,使他们在祷告我的殿中喜乐。他们的燔祭和平安祭,在我坛上必蒙悦纳,因我的殿必称为万民祷告的殿。”
神要我们在属于祂,向祂祷告的圣殿里喜乐。结果大祭司和宗教领袖使用他们的权柄,纵容卖牛、羊、鸽子和兑换银钱的生意人,占用外邦人院在那里作买卖。
为什么在圣殿里买牛、羊、鸽子呢?是为了献祭之用。这些可以在圣殿外头买,根本不应该容许商人进到圣殿里。他们这么做,明显是看重“利益”过于“神的荣耀”,是对神的圣殿的藐视。
为什么在圣殿里兑换银钱呢?因为外国钱币上头多半都有统治者的肖像,被认为“不洁净”,不能作为奉献之用。这些钱币,也可以在圣殿外头兑换。
为远道而来朝圣的旅客提供兑换奉献的银钱和献祭用的畜牲是好的,但是不应该在圣殿里。
神把外邦人召来,结果他们祷告的地方被商人占用了。圣殿里有守殿官和差役,也叫“殿役”,他们应当维持圣殿的秩序,赶走这些卖牛、羊、鸽子和兑换银钱的生意人,可是他们却没有这么做。
为什么?合理的推论,因为他们和祭司、宗教领袖一样,拿了好处。提摩太前书6章5节,使徒保罗提到一句话,“他们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。”
想象这些人联合起来,把圣殿当成了“营业场所”。这是大卫一心想“为神建殿”的初衷吗?
旧约圣经玛拉基书3章1节记载,“万军之耶和华说: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。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他的殿;立约的使者,就是你们所仰慕的,快要来到。”
他们没有想,神忽然进入他的殿,看见这副情景会怎么样。当基督以圣殿主人的身分来到他的殿,一进到“外院”的时候,立刻祂就动了义怒。
主的心柔和谦卑,但圣殿敬拜的纯洁关乎神的荣耀,耶稣关注的不是圣殿外观的宏伟,而是敬拜的纯洁。眼见圣殿成了“贼窝”,他当下拾起外院里杂物中散落的绳子,编成鞭子,将牛羊赶出圣殿,然后他又责问兑换银钱之人,推翻他们的桌子,扔散他们的银钱。笼子里的鸽子不能赶走,他就叫卖鸽子的人将它们带走。他喊道,“不要将我父的殿变成市场!”
这是一位解经家对这段经文的描述。神是“不轻易发怒”的,但“不轻易发怒”绝不等于“不发怒”。
耶稣要洁净圣殿,除去殿里不合神心意的东西。希律为犹太人建了这个华丽宏伟的殿,原是要“利用宗教”来巩固他的政权。因为犹太人心目中的王,是出自于犹大支派。但是希律根本不是以色列人,而是以东人,他要用建造华丽宏伟的圣殿来安抚以色列人。这个殿的建造不是神的旨意,但耶稣仍然承认,这是“神的殿”。耶稣看重的不是殿的外表,而是殿里面的活动。
祂心里“为神的殿”的这种热心,仿佛要把自己烧灭了。撒迦利亚书14章21节,预言“当那日,在万军之耶和华的殿中必不再有迦南人。”新译本圣经把它翻译作,“到那日,在万军之耶和华的殿中,必不再有商人。”
祂在“义怒”中洁净圣殿,因为祂要把父神的心意表现出来。但从使徒约翰的描述里,我们看见耶稣是有计划,有目的,按部就班的来。
首先,耶稣拿绳子作成鞭子,把牛羊都赶出殿去。耶稣先处理牲畜,对于牛、羊,他不是用吼的,也不是用推的。因为牛、羊吼不走,也推不动,耶稣拿绳子作成鞭子,牛、羊一看到鞭子赶快动。牛、羊跑走了,卖牛、羊的自然赶紧去追,都追得回来。
接着耶稣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,推翻他们的桌子。钱倒在地上,可以捡起来,桌子倒了可以扶起来。然后,又对卖鸽子的说:“把这些东西拿去;不要将我父的殿,当作买卖的地方。”
耶稣没有把鸽子笼打开让鸽子飞走,卖鸽子的是小本经营,本小利微。路加福音12章6节,耶稣说,“五个麻雀,不是卖二分银子么?但在神面前,一个也不忘记。”在当时,两个麻雀卖一分银子,五个麻雀,不是卖二分银子,换句话说,买四只送一只。
利未记告诉我们,献祭的人,他力量若不够献一只羊羔,就献两只斑鸠,或是一对雏鸽。所以买鸽子的都是穷人,卖鸽子的也多半是穷人,鸽子飞走了,他这一天就没有饭吃了,生活就成问题了。耶稣知道,他就对卖鸽子的说:“把这些东西拿去;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。”
耶稣在义怒中,依然“仁民爱物”。在圣洁的怒气中,依然不失怜悯。今天我们经常是“理直气壮”对人没有怜悯,在怒气中不分青红皂白,结果给人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,我们常常在怒气中犯罪。但我们的主给我们的榜样不是如此。祂对人真好,既能守住原则,又能解决问题。在彰显他的公义的同时,不失去良善。
当耶稣基督洁净圣殿的时候,这些作买卖的自知良心有亏,没有抗拒,也没有争辩,一个一个都离开了。按照马可福音11章16节记载,可能还有“许多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。”耶稣暂时没有处理这些人,没有更“深入”问题。他先处理“买卖”的事,先把重点放在“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。”
你说,耶稣这么做岂不是“挡人财路,得罪权贵”?是,路加福音16章14节,路加提到一句话,“法利赛人是贪爱钱财的。”
法利赛人以为,“有钱”就是神的赐福,就是蒙恩的记号,结果他们侵吞寡妇的家产,假意作很长的祷告。完全没有爱心,徒有敬虔的外貌,耶稣憎恶他们的假冒为善。
耶稣不怕得罪权贵,因为祂以父的事为念。法利赛人敌视耶稣,但他们当中有一个良知清醒的,名叫尼哥底母,有一天夜里,他主动的来见耶稣。
尼哥底母见耶稣的事情,我们下一次再谈。
请我们一起祷告:
主啊,借着今天的信息,你让我们看见你圣洁的情感。你喜爱公义,恨恶罪恶,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,你的国权是正直的。你不愿对你圣洁的敬拜被人干扰,藐视。你对撒玛利亚妇人说,真正拜父的,要用心灵诚实,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。你看那些利用圣殿作生意的人如同“迦南人”。提醒我们,不要在教会里把敬虔当作“得利”的途径,成了你所憎恶的。洁净我们的心,使我们手洁心清的到你面前。父啊,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,愿你的国降临,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,如同行天上。我们把一切荣耀都归给你!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圣名。阿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