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 Player...

设想这样的情况:你长期忠心服事一群人。有一天,他们说不需要你了。他们想要另一个人来帮助他们。这个时候,你的心情会是如何呢?这正是撒母耳所遭遇的情况。

神使用忠心的撒母耳领导以色列人,尽责地服事祂的子民

从幼年到老年,撒母耳都忠诚地事奉神、尽心尽责地服事以色列人。可就在以色列人最需要他的时候,他们将他革职了。撒母耳记上8:4-5:“以色列的长老都聚集,来到拉玛见撒母耳,对他说:‘你年纪老迈了,你儿子不行你的道。现在求你为我们立一个王治理我们,像列国一样。’”

那时以色列还不是一个王国,而是由众多支派部落组成的群体。撒母耳在他们当中,角色是士师和先知,帮助他们解决内部的争端。

以色列民为什么要求立一个王呢?

从以色列众长老对撒母耳说的话,可知他们想像其他列国一样,有一个王。也就是说,他们不想神帮助他们,不要神作他们的统治者。他们想要一个他们可以跟随并且可以夸耀的人类英雄。

那时候的以色列人想,所有其他列国都有王,而神的百姓却没有跟上潮流,实在是件丢脸的事。他们却忘记了:神的百姓本来就应该与众不同,活得跟世上人不同。如果神的百姓和世上其他人一样,那就表示他们已经背离了神的心意。

撒母耳虽然不高兴,但也尽责求问神应该怎样做

当新的一代决定要撤换年长又经验丰富的敬虔领袖,并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事情,要推翻原先留下来方法,却要用新的方法去处理事情,原先旧有的领袖又该如何反应呢?

虽然撒母耳听到百姓的要求之后感到很不喜悦,但他依然把百姓的需要带到神面前。他向神祷告。撒母耳求问神他该怎样做,耶和华告诉他,就像他们所要求的去行。神要撒母耳警告以色列人,在他们的王的管辖下,他们的生活将会如何,就是他们的儿子要为王劳役耕地,制造武器;他们的女儿也会成为王的婢女仆人。百姓也要为将最好的田地土产交给王,王也会纳取他们十分之一的财产,到时众人要做王的仆人。他们也会因所选的王哀求耶和华,耶和华却不应允他们。

但撒母耳这些话,当时的百姓却不相信。群众对撒母耳说:“不然,我们定要一个王治理我们”。因此耶和华对撒母耳说:“你只管依从他们的话,为他们立王。”

面对新一代以色列民的不顺从,撒母耳怎样做?

1. 持续忠心顺服神
时代在变,老撒母耳很清楚这点。而他将会是最后一个士师。在两个时期交接转换的时候,撒母耳的使命是帮助人民使这转换的过程尽可能平稳顺利。而且,他持续为自己所服事的群体代求、教导他们主的话。正如在撒母耳记上12:23-24所写的:“至于我,断不停止为你们祷告,以致得罪耶和华。我必以善道正路指教你们。”

2. 以祷告不断守望以色列民,为他们代求
以色列人弃旧求新,忘记了神的恩典和摩西的话。撒母耳就提醒他们:从前立摩西、亚伦,领他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是耶和华。又向他们讲论耶和华向他们和列祖所行一切公义的事。撒母耳知道一个忘记过去神恩典、忘记自己民族历史的群体是没有将来的。新一代不重视神,又不要撒母耳领导。但撒母耳决定以祷告不断守望他们,为他们代求,免得因为不为他们祷告而得罪神。的确,老一辈对新一代最大的服事,就是为他们祷告。

3. 以神的道路和神的话语教导下一代
撒母耳不单要为新一代祷告,他更说要以善道正路指教他们。当扫罗登基为王,成为以色列全体领袖以后,撒母耳引退了。引退的他成立了“先知学校”,教导下一代怎样事奉神。撒母耳在家乡拉玛(撒母耳记上19:18-24)和扫罗的家乡基比亚(撒母耳记上10:5-7)设立学校,之后在吉甲、伯特利和耶利哥也设立学校(列王纪上20:25;列王纪下2章)。他遵从了神的吩咐,就是上一代要将神的道路和神的话语教给下一代。

撒母耳怎么对待新领袖扫罗?

撒母耳一生都是一个忠于神托付的人。他以神的心为心,没有半点私心。当年轻一代不要他做领袖,不要神的带领,却要一个王来管他们,撒母耳就按神的吩咐找到扫罗,膏他为王。面对扫罗这个取代他的新领袖,撒母耳没有半点嫉妒,却是一直帮助他。

当扫罗不听从神的命令,撒母耳没有幸灾乐祸,而是和神一同为他感到悲伤。撒母耳悲伤,是因为以色列百姓灵性低落、扫罗因为不听从神,而失去事奉神的机会、失去建立以色列国的机会。

撒母耳持续以祷告和祝福支持神所拣选的君王

撒母耳在悲伤中为扫罗祷告,盼望他能够从自我、骄傲、虚伪、好面子和贪恋权位中清醒过来,而得神赦免,有新开始,但当扫罗继续错下去,撒母耳没有沉溺在哀伤里缅怀过去,他却是为他膏的下一任君王大卫祷告,也为他教导的年轻人祷告,期望他们在堕落的时期仍能忠心事奉神。

总结:面对新一代的掘起,要有宽广的胸襟,乐于承传和帮助、为他们祷告和祝福。

当神呼召我们去服事一个群体,即使那个群体很不敬虔,又不欣赏我们为群体摆上的贡献,让我们仍然忠于主的托付,祝福到底。

我们一同祷告:“慈爱的天父,帮助我们有撒母耳那样的心胸。为所属群体代祷求复兴。活出你的教导,成为你的见证。奉主耶稣基督圣名祈求,阿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