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经:士师记6章11-18节
金句:士师记6章14节
“耶和华观看基甸,说:你靠着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,不是我差遣你去的吗?”
当神要为以色列人施行拯救的时候,要用谁就用谁,祂的选召和恩赐是不会后悔的。
基甸躲在酒醡那里打麦子,不敢在场上打麦子。
神把基甸找出来。当时基甸可能很沮丧,心中充满无奈,忧虑。打麦子还要提心吊胆的防备着。
当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,对他说:“大能的勇士啊,耶和华与你同在!”的时候,基甸可能转过身来,看看使者是否在对另一个人说话,因为他不相信大能的勇士是他。
基甸说:“主啊,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,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?我们的列祖不是向我们说“耶和华领我们从埃及上来”吗?他那样奇妙的作为在哪里呢?现在他却丢弃我们,将我们交在米甸人手里。”
基甸听说过神过去的伟大作为,但他想知道为什么在他那个时代没有看到同样伟大的作为。基甸认为问题出在神身上,是神离弃了他们。
事实上神并没有离弃作为圣约子民的以色列民,是他们自己背约,转去不跟从神。
基甸知道神的作为,却因眼前的现象心中存疑,甚至灰心沮丧。基甸质疑神的同在,更怀疑自己的能力。
新译本圣经说,“耶和华转向基甸,对他说:你靠着你这能力,去拯救以色列人脱离米甸人的手吧;我不是差派了你吗?”
很难看出基甸有什么力量可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米甸人的手,神好像在跟基甸开玩笑。
但基甸的力量不在外面,而在里面,他会对神有信心。他有知识,知道神过去行过的大事,以后他会有信心,相信神会再次行大事。
神能够用任何祂要用的人,祂的眼光,非同我们的眼光。基甸的那点能力算不得什么,重点是神说“我”差派了你。
神要用他,并且“已经”差派他了。基甸凭自己不能,但神的灵降在他身上,他就得着能力,可以起来和米甸人争战。
基甸看自己的时候,对就神哀叹,说:“唉,我主啊,我凭着我们拯救以色列人呢?看哪,我的家族在玛拿西支派中是最卑微的,我在我的父家是最年轻的。”
耶和华对基甸说:“我与你同在,你就必击打米甸人,如击打一人一样。”
重要的不是基甸如何,而是神如何。不是对自己的“自信”,而是对神同在的“信心”。
基甸生性谨慎,说,“我若在你眼前蒙恩,求你给我一个证据,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。”
基甸要证实是神在跟他说话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是一个很谨慎的人,人说,“诸葛一生惟谨慎”。
基甸求神不要离开这里,等他回来,将礼物带来供在神面前。主说:“我必等你回来。”
基甸要神等,神就等。要求“试一试”,神就让他试。要求“印证”,神就让他得到印证。
基甸就去预备了一只山羊羔,和十公斤面粉做的无酵饼,把肉放在篮子里,把汤盛在锅中,带到橡树下,献上给神。
神吩咐基甸说:“将肉和无酵饼放在这盘石上,把汤倒出来。”他就这样行了。
基甸开始听神的话。
圣经说,“耶和华的使者伸出手内的杖,杖头挨了肉和无酵饼,就有火从盘石中出来,烧尽了肉和无酵饼。耶和华的使者也就不见了。”
耶和华的使者突然从基甸眼前消失,基甸就知道他看见神了。
约翰说,“从来没有人见过神。”(约翰一书4章12节)是指神的本体。人不能看见神的本体,为了让人能看见,神就以人形显现,或道成肉身。创世记18章1节记载,“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,向亚伯拉罕显现出来。”
基甸在惊讶、惧怕中相信他看见神了。
耶和华对基甸说:“你放心好了,不要怕,你不会有事,不会死。”基甸就在那里给耶和华筑了一座祭坛,起名叫“耶和华沙龙”,意思就是“耶和华赐平安”。
基甸确信神同在,就预备好要听神的话,为神做事。他首先做的,就是重新为神筑坛,开始在那里敬拜神。
神要基甸从自己的家族开始洁净。当夜,就对基甸说:“取你父亲的牛和另一头七岁大的牛来,拆毁你父亲的巴力祭坛,砍下坛旁的偶像亚舍拉。在这盘石上整整齐齐地为耶和华你的神筑一座坛,将第二只牛献为燔祭,用你所砍下的木偶作柴。”
这是一件一定会引起争议的事,但基甸有信心照着神的指示去做。他一个人做不来,就从他仆人中挑了十个人,一起来做,而且不敢在白天做,而是在晚上,拆了该拆的,筑了该筑的,因为怕他的父家和城里的人。
当城里的人清早起来,见巴力的祭坛已被拆毁,坛旁的亚舍拉也被砍下来,并且看见那第二头牛献在新筑的祭坛上的时候,就彼此说:“这事是谁做的呢?”他们访查之后,就说:“这是约阿施的儿子基甸做的。”
城里的人对约阿施说:“将你儿子交出来,好治死他;因为他拆毁了巴力的坛,砍下坛旁的木偶。”
百姓竟然要为巴力讨公道,显示以色列人对巴力的崇拜是多么盛行。迦南宗教已经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心。
基甸本来以为最反对他的应该是他父亲约阿施,不料约阿施却替儿子说话。表示巴力如果是神,根本不需要人帮忙,自己就可以处理拆毁牠祭坛的人。
南太平洋一位部落首领皈依了基督教,他收集了他人民的所有偶像。他告诉偶像他要摧毁他们,然后他给了他们逃跑的机会。它们没有一个逃跑,他就顺理成章的把所有像哑巴一样的雕像,都烧了。
神让基甸的父亲约阿施在关键时刻说出了一番机智的话,使基甸化险为夷。所以当日人称基甸为“耶路巴力”,意思说:“他拆毁巴力的坛,让巴力与他争论。”
那时,米甸人、亚玛力人,和东方人都聚集过河,在耶斯列平原安营。这些人的总数超过十三万五千人。
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,他就吹角;亚比以谢族都聚集跟随他。神要借着基甸施展大能,当角声响起,基甸自己族人就率先响应号召,起来跟随基甸。
基甸又派使者到玛拿西全地去,玛拿西人也都应召来跟从他;他又派使者到亚设、西布伦、拿弗他利去,他们也都上来与他们会合。想像他们都是被米甸人抢掠最严重的受灾户。
神不召刚强的人,免得人自夸,特意选基甸。基甸信心不足,再三向神求证据。神体恤基甸的弱,再三给他印证,满足他的“确认”需求。
圣经把基甸“信心的挣扎”详实的记载下来。从基甸被神呼召的时候,正在酒醡里偷偷打麦子,充满惧怕与无力开始,让我们看到“耶和华与人同在”所带来的不同。神若帮助我们,谁能抵挡我们呢?
今天主呼召你起来服事,你的潜能,不是取决于自我评估,而是神是否应许与你同在。呼召的根基不是你的能力,而是神自己的大能。
基甸有自卑感,无力感,神却称他为“大能的勇士”,他要因着信,软弱变刚强,争战显出勇敢,打退外邦的全军。神看见祂借着基甸要成就的事。
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你,而是来自你与神在隐密处的交通,被神建立。来自你知道所信的是谁,并且深信祂能保守你所交付祂的。
米甸人有十三万五千人,基甸可以击打他们,如击打一人一样。不是一对十三万五千,而是一对一。
神呼召你不是因为你有多强,而是因为祂的同在。祂与你同在,再困难的使命你也能完成。
万军之耶和华说:“不是倚靠势力,不是倚靠才能,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。”(撒迦利亚书4章6节)
基甸知道神曾经行过奇妙的事,他要知道这位行奇事的神如今在哪里?神一直都在,膀臂没有缩短,能力没有减少。这就是马礼逊敢来中国宣教的原因,他对那些质疑他年轻的英国商人说,“我不能,但打发我来的神,祂能!”
“马礼逊,凭你这个年轻能就改变这个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吗?”谁也不能,但是神能。凭我,用尽全力也不能,但主与我同在,祂能使少变多,使多变少,甚至使无变有,就没有难成的事。
神要用基甸到怎样的程度,是基甸想不到的。神的同在是力量的源头,神的应许是信心的保障。照神的方法做神的工,就必定不会缺少祂的供应。
神最喜欢用“自觉软弱,不会自夸”的人。他不容许以色列人向他夸大,说:“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。”
所以不要因为感到自己无有,不敢回应神的呼召。你的潜力不在于你有什么,而是神是否与你同在。
最后我用一个小故事作为今天讲题的结束。一个黑人小孩问卖气球的老板,黑色的气球能飞起来吗?老板回答说:“孩子,气球能不能飞,不在乎它的颜色,而在乎里面充的是什么气。”
愿主的话启发我们,使我们放心壮胆,做主工无所畏惧。
请我们一起祷告:
主啊,我们原是你的工作,你知道要怎样塑造我们的一生。你是好牧人,你必要按着心中的纯正,手中的巧妙牧养引导我。感谢你带领我到今天这个地步。我为着过去一切的顺境和逆境向你献上感谢。求你按着你丰盛的荣耀,借着你的灵,叫我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。主啊,不奢望安逸,而是顺服你的旨意,叫你在我们身上显大。帮助我们不看环境、不看自己,而是定睛在你的话语上。让我们勇敢回应你的呼召,成为你手中的器皿,为你的国度成就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事。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名,阿们。